摘要
目的利用CT确定跟骨载距突骨块的解剖参数, 并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集的96例(100足)正常跟骨CT影像学资料。男45例(48足), 女51例(52足);年龄(42.1±13.6)岁;左足56足, 右足44足。利用Mimics 22.0重建三维模型, 在各平扫层面逐层阅读跟骨, 以跟骨中央三角内侧第一条连续骨小梁为界, 分割出载距突骨块的模型, 测量其长、宽、高。利用3-Matic 22.0将载距突骨块外侧的轮廓投影到跟骨外侧壁并描画出轮廓线, 通过叠加投影线图, 获得100足投影线图汇总。在跟骨外侧壁投影线图汇总区域内选取7个进钉点, 测量各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比较不同足别、不同性别的载距突骨块长、宽、高以及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结果载距突骨块长、宽、高分别为(45.19±4.60)、(38.57±4.59)、(40.76±5.48)mm, 不同足别载距突骨块长、宽、高及不同性别载距突骨块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女性载距突骨块长、宽均显著小于男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距突骨块在跟骨外侧壁的投影汇总区近似椭圆形, 长轴与跟距后关节面外侧缘中点切线近似平行, 范围在距离后关节面2~20 mm。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距离分别为(39.91±3.77)、(40.89±3.55)、(36.42±5.98)、(39.12±5.52)、(40.04±4.84)、(33.00±3.96)、(33.04±3.82)mm。不同足别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女性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均显著小于男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载距突骨块进行解剖学测量, 可以为载距突螺钉固定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汇总载距突骨块在跟骨外侧面投影线图, 为置钉位置提供参考;测量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距离有助于螺钉长度选择。
-
单位同济医院;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