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肠套叠150例诊治分析

作者:周天宇; 何亮; 穆剑锋; 吴孟辉; 郭耀华; 王权; 曹雪源*
来源: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06): 571-574.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和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成人肠套叠患者资料,139例行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均恢复良好。7例拒绝治疗。结果肠套叠类型包括小肠-小肠型36例;小肠-结肠型(回盲型)87例;结肠-结肠型27例。引起肠套叠原因主要是恶性肿瘤51例(36.7%),良性肿瘤和息肉50例(36.0%),炎症粘连23例(16.5%),憩室6例(4.3%)。异位胰腺2例(1.4%),以及特发性肠套叠7例(5. 0%)等。150例患者入院后为明确诊断,同一患者可能行2项甚至3项检查:其中138例接受腹部CT检查,26例行肠镜检查,22例行腹部超声,3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早期患者)。CT,肠镜,超声和钡灌肠造影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97.8%,90.9%,92.3%和100%。结论成人肠套叠多有明确病因,主要为良、恶性肿瘤。腹部CT是成人肠套叠首选的检查方法。术前明确诊断有利于实施精准手术,术式选择需根据肠套叠部位和类型、原发病的性质决定。

  • 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