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管炎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断F1+2,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为(931.33±254.19)×109/L,与正常对照组(640.67±132.2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由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标志明显升高,分别为(38.9±13.4)%比(20.9±8.5)%(22.55±6.00)%比(6.3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在模型组有明显增高,为(215.93±66.04)pmol/L,与正常对照组(128.22±6.4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IVIG)不能降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仅能降低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但阿司匹林和IVIG对血管炎病理改善的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性血管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