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河1855年于铜瓦厢决口,结束了长期"夺淮入海"的局面,给兰考地区留下了"飞沙无际"的土地景观,但却促进了兰考地区之兰仪、仪封、考城三县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县——兰考县。同时,"河下沙田"的存在,也为兰考地区人们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而沙田本身创造出的野生中药材也为兰考地区人们解决了部分生计问题。然而,由于技术水平所限,沙地和盐碱地伴生的问题始终存在,随着人口的增加,兰考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受到极大限制。直至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采取"引黄淤灌"技术后,粮食作物种植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障,进而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当地农民对黄河恐惧的态度;不过兰考地区又出现了人类过度与"河下沙田"上的野生中药材争夺空间的新现象。可以说,黄河改道北流是兰考地区人类与自然互动对象发生较大变化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