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大兴安岭科右中旗地区闪长玢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该地区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背景。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闪长玢岩形成于(132.4±1.2)~(130.8±2.7) Ma之间,时代为早白垩世。闪长玢岩Na2O+K2O含量为6.20%~7.92%,铝饱和指数A/CNK为0.83~0.95,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U),显著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Ta、Nb、Ti)和P元素,显示了俯冲带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εHf(t)值在+5.82~+10.15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在826~581 Ma之间,揭示其岩石源区可能来自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亏损地幔或亏损地幔形成的基性下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具有幔源和壳源岩浆混合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科右中旗地区闪长玢岩应形成于早白垩世区域伸展环境,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碰撞之后加厚陆壳的拆沉、幔源岩浆底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