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指标对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5例, 女28例;年龄为(62±8)岁。163例患者均行新辅助放化疗+食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免疫炎症指标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2)免疫炎症指标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3)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和肿瘤退缩分级(TRG)反应良好的影响因素分析。(4)免疫炎症指标预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效能。结果 (1)免疫炎症指标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①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的最佳截断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NLR、PLR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0[95%可信区间(CI)为0.61~0.77]、0.78(95%CI为0.69~0.84)、0.79(95%CI为0.70~0.85), 约登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25、0.32、0.52, 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6×109/L、2.09、138。②SII、NLR、PLR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将163例患者分别按SII、NLR、PLR最佳截断值分类;其中SII<446×109/L 99例、SII≥446×109/L 64例, NLR<2.09 107例、NLR≥2.09 56例, PLR<138 88例、PLR≥138 75例。SII<446×109/L和SII≥446×109/L患者肿瘤临床N分期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2.09和NLR≥2.09患者肿瘤临床N分期、肿瘤临床TNM分期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炎症指标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163例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后, 54例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 109例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94例TRG反应良好, 69例TRG反应较差。54例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SII(<446×109/L、≥446×109/L), NLR(<2.09、≥2.09), PLR(<138、≥138)分别为42、12例, 47、7例, 48、6例;109例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7、52例, 60、49例, 40、69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3, 16.39, 39.60, P<0.05)。94例TRG反应良好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SII(<446×109/L、≥446×109/L), NLR(<2.09、≥2.09), PLR(<138、≥138)分别为59、35例, 78、16例, 56、38例;69例TRG反应较差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0、29例, 29、40例, 32、37例;两者新辅助放化疗前SII和PLR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 2.79, P>0.05);新辅助放化疗前NL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9, P<0.05)。(3)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和TRG反应良好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前PLR<138和NLR<2.09分别是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和TRG反应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1.98, 2.50, 95%CI为1.56~2.51, 1.40~4.46, P<0.05)。(4)免疫炎症指标预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效能。新辅助放化疗前PLR<138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的AUC为0.79(95%CI为0.64~0.87, P<0.05), 灵敏度为0.89, 特异度为0.63, 约登指数为0.52。新辅助放化疗前NLR<2.09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TRG反应良好的AUC为0.76(95%CI为0.64~0.81, P<0.05), 灵敏度为0.83, 特异度为0.58, 约登指数为0.41。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前PLR<138和NLR<2.09分别是食管鳞癌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和TRG反应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 均可良好预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