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ISA)及无创高频辅助通气(nHFOV)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85例胎龄27~32周患NRDS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按出生胎龄(>27~29周、>29~30周、>30~31周、>31~32周)进行分层, 采用信封随机法, 分为LISA组(40例)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组(INSURE组)(45例)。LISA组再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组(25例)及nHFOV组(15例)。INSURE组患儿在正压通气下, 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后拔出气管插管, 予CPAP辅助通气。LISA组患儿在CPAP下, 经胃管注入PS, 后拔除胃管, CPAP组患儿继续予CPAP辅助通气;nHFOV组患儿予nHFOV辅助通气。如无创辅助通气失败, 给予机械通气。观察LISA技术及nHFOV的可行性, 比较各组不良反应、机械通气、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NRDS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与INSURE组相比, LISA组机械通气率(5.0%比22.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20.0%比42.2%)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12.5%比42.2%)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LISA组与INSURE组置管操作的不良反应比较, LISA组中CPAP组及nHFOV组无创通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出生胎龄越小, NRDS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同一胎龄LIS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INSURE组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ISA组中CPAP组及nHFOV组机械通气率、BPD、IVH、PVL、ROP及NE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胎龄27~32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NRDS的治疗中, LISA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PS给药方法, 在降低机械通气率、BPD及PVL的发生率方面有优势。nHFOV可作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NRDS患儿呼吸支持的初始模式。LISA联合nHFOV可用于NRDS的治疗。

  • 单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