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校园欺凌是一种群体现象,是多角色互动作用的结果。欺凌场景成为各角色互动的前台,旁观者作为欺凌“剧场”的观众,其态度、言语、行为促成了欺凌倾向性向现实的转化。增强对旁观者的教育、引导,改变产生和维持校园欺凌的同伴生态环境,是一些发达国家提升校园欺凌防治实效性的成功经验。芬兰、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旁观者的有效介入可以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改变校园欺凌的走向,减轻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具体可从环境与个体两个维度共五个方面展开:明确反校园欺凌规则,明晰旁观者的援助义务和程序;加强正向价值引导,减少欺凌者通过欺凌所获得的“收益”;培育“支持型”校园文化氛围,为旁观者干预校园欺凌提供积极的外部环境;形成积极的同伴互动关系,构建良好的同伴生态环境;帮助旁观者掌握安全、有效的介入策略。

  • 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