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二氢辣椒碱(DHC)诱导治疗性低体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WT组和WT+DHC组,每组10只;20只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基因敲除(TRPV1 KO)小鼠随机分为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每组10只。所有小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T组和TRPV1 KO组小鼠再灌注开始后皮下泵注生理盐水1.25 mg·kg-1·h-1,WT+DHC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再灌注开始后皮下泵注DHC 1.25 mg·kg-1·h-1。所有小鼠再灌注90 min后全部移入22℃的鼠笼中,每隔5 min记录小鼠再灌注期的中心体温变化至再灌注后24 h。在麻醉开始前和再灌注后24 h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测试评分,测试结束后取小鼠脑组织切片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小鼠的脑组织梗死率。结果4组小鼠再灌注0、30、60 min时中心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T组、TRPV1 KO组和TRPV1KO+DHC组小鼠再灌注90 min时的中心体温与0、30、60 min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6、12、24 h时的中心体温与0、30、60、90 min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2、3、4、6、12、24 h时的中心体温在3组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T+DHC组小鼠再灌注后90 min及2、3、4、6、12、24 h时的中心体温与0、30、60 min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同时间点(P<0.05)。麻醉前4组小鼠神经行为学测试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 4组小鼠神经行为学测试总分均低于麻醉前(P<0.05),但WT+DHC组小鼠的行为学测试总分明显高于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P<0.05),而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的行为学测试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4组小鼠的自发性活动、攀爬实验、本体觉实验和对触摸触须的反应等4项神经行为学测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T+DHC组小鼠的四肢运动对称性试验和前爪伸展试验评分显著高于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P<0.05);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的四肢运动对称性试验和前爪伸展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WT+DHC组小鼠的脑组织梗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而WT组、TRPV1 KO组、TRPV1 KO+DHC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下泵注DHC可通过激活TRPV1受体诱导治疗性低体温,并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