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梳理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概念,进一步阐释对象化的道与非对象化的道,并分别指出对象化的道与非对象化的道在针灸中的应用,对象化的道在针灸的应用有西方文化解读针灸、西方医学解读针灸以及实验、临床的方法等,非对象化的道在针灸的应用有《内经》的以意和之、导引行气以及临床体悟等,将两者优劣势进行对比,指出针灸活动除了以对象化的方式外,仍需注重非对象化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并提出非对象化对当代针灸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