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茯苓、白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TCMSP获取人参、茯苓、白术的活性成分, 应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DrugBank、TTD、PharmGKB、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利用Draw Venn Diagram网站绘制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韦恩图;采用Cytoscape 3.8.2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 并分析网络中关联度较高的靶点及药物活性成分;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 应用Cytoscape 3.8.2中的NetworkAnalyzer插件对网络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yrx软件的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人参、茯苓、白术药物活性成分14个, 核心成分为山柰酚、豆甾醇、蛇床子素、α-香树脂醇;药物靶点148个, 疾病靶点1 307个, 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50个, 获得核心靶点23个, 分别为ESR1、PTPN2、PIK3R1、SRC、EGFR、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 靶点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区, 参与调节单加氧酶、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功能, 对激素、脂质等也具有调控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 主要富集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 人参、茯苓、白术的核心成分山柰酚、蛇床子素等与PIK3R1、ESR1等核心靶点结合稳定。结论人参、茯苓、白术可通过调控PIK3R1、PTPN2、ESR1等靶点, 调节PI3K-Akt通路、JAK-STAT通路及MAPK通路等, 发挥改善免疫失调、减轻炎症反应、抑制上皮细胞凋亡、修复黏膜损伤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