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S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比较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群体实现学业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学校因素对高位、中位、低位三类学业基础不同的群体实现学业进步发生比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低位群体更容易实现学业进步;处于低位的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更容易实现学业进步;学校平均SES、学校管理、学校氛围、教学方式、作业实施等因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高、中位群体实现学业进步的发生比率;作业时间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中、低位群体实现学业进步的发生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