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应用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射频温控消融术后拔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射频温控消融术的OSAHS患儿50例(ASAⅠ~Ⅱ级),根据拔出气管导管后不同吸氧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M组(对照组,n=25)采取普通面罩吸氧,初始流量5 L/min, FiO2=41%,10 min后根据患儿SpO2调节吸入氧流量直至停止,维持SpO2在96%以上。H组(观察组,n=25)采取HFNC(广州鲸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F807C),连接适合患儿的双腔鼻导管进行氧疗。具体设定方法为:起始FiO2为60%~80%,氧气流量2 L/(kg·min),最大氧流量12~18 L/min,湿度100%,温度37℃。10 min后根据患儿SpO2水平调整FiO2及氧流量,维持SpO2在96%以上,当FiO2降到0.3时,尝试停用HFNC。观察患儿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留观拔管后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两组患儿PACU时舒适度、耐受程度及低氧血症、二次气管插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H组患儿拔管后氧疗时间长于M组,H组复苏时间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少于M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 M组的HR和RR稍低于H组,拔管后10 min, M组SpO2稍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实际临床意义。两组患儿其他各时点的SpO2、RR、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应用于全麻拔管后OSAHS患儿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其全麻拔管后的一种给氧方式在临床应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