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一起霍乱疫情的O1群霍乱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患者和有关人员及外环境(包括食物)样本109件,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同时按常规法分离培养鉴定;对鉴定的阳性菌株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霍乱弧菌CTX基因,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20种药物敏感试验,用Not I和Sfi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和聚类分析。结果 109件样本增菌液O1群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阳性率19. 27%(21/109,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家属和就餐地厨师肛拭子各1件阳性,就餐地后厨外环境样本18件阳性);常规培养鉴定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阳性率5. 50%(6/109,患者和就餐地厨师肛拭子各检出1株,就餐地后厨外环境涂抹检出4株); 6株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霍乱CTX基因均阴性,对20种抗生素中12种100%敏感,对头孢唑林100%耐药,PFGE分子分型条带具有一致性。结论该起霍乱疫情的病原为O1群小川型非产毒株; PFGE分子分型溯源表明疫情与厨师有关;应关注霍乱疫情菌株的耐药监测。
-
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