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观的《鹊桥仙》通过对牛郎织女爱情的赞扬,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长久的爱情,不是在朝暮之间的。在秦观之前,歌咏七夕的诗歌,往往以牛郎织女二人不能长相厮守为遗憾,秦观的这首词,立意独出机杼,不落七夕诗词感叹“欢娱苦短”的窠臼,既有高雅的格调,也有高尚的境界,故而万口传颂,成为爱情诗篇中的千古绝唱。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它(爱情)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等待、忍耐、与岁月抗争、与短暂的腐蚀抗争。恋人们渴望相见,但他们也善于旷日持久地等待幸福的到来……这种出自情愿的、充满浪漫情调的坚忍不拔精神可以万无一失地验证亲昵情感是否强烈,是否有生命力。”毫无疑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正是瓦西列夫这番论述的中国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