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何晶晶*; 张雁; 刘长民; 郑遵荣; 刘景瑶; 吴楠; 赵琳琳; 赵冬梅
来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 37(12).

摘要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血生化检测。结果布病组共纳入患者396例,其中男性298例、女性98例;年龄(43.6±15.6)岁,范围为1~75岁。对照组纳入125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为(41.7±18.0)岁,范围为7~71岁。两组人群年龄、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3,x2=3.789,P均> 0.05)。布病患者年龄集中在> 14~64岁(90.15%,357/396);居住地以农村为主(76.01%,301/396);职业分布以养殖户居多(50.51%,200/39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7.73%, 189/396);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肌肉痛、多汗居多,分别占91.16%(361/396)、76.26%(302/396)、44.19%(175/396)。与对照组比较,布病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升高(t=4.956、2.746、4.019、3.272、7.008、3.728、3.409,P<0.01或<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降低(t=-7.252、-8.601,P均<0.01)。布病组治疗前、后CRP、ALT、AST、γ-GT、TP、ALB、ALP、HBDH及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4.393、3.382、2.608、-7.516,-4.710、3.509、4.585、4.473,P<0.01或<0.05)。结论黑龙江省布病患者以男性养殖户为主,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6月份。布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辨别,防治误诊,并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

  • 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