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Bi38CrO60)--驾鹿矿在自然界的首次发现及矿物成因和地质意义

作者:周新春; 袁周伟; 贾小梅; 王开崎; 王利兴; 李广文; 刘良; 舒桂明; 徐平; 翟明国
来源:新疆地质, 2005, (1): 41-49.
DOI:10.3969/j.issn.1000-8845.2005.01.010

摘要

1983年, ZhitomirsKii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四方晶体Bi16CrO27和立方晶体Bi38CrO60.它们在自然界首次发现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分别被命名为铬铋矿(Bi16.006Cr0.997O27)和驾鹿矿(Bi38.008Cr0.996O60).驾鹿矿较铬铋矿形成较晚,其共生、伴生矿物有黄铜矿、自然金、碲金矿、含氧金矿物、石英等.常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偶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