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探讨刘勰的几个理论命题及其在后世的演变。(1)文道关系。刘勰的文道关系只是经道关系,不是对所有文章都有效,而后世文以载道则是普遍性命题。从文原于道到文以载道,从本然到当然,这是文道关系的变化与展开。(2)作家与文章之间的关系。刘勰侧重作家的才性与文章的关系,韩愈以后则开始重视作家的德性与文章的关系,其后则建构了以德性为核心又摄取才性的理论架构。(3)心术关系。神思的偶然性与文章的规范之间有矛盾,刘勰以文术引导神思,以使之合规范、合目的,但未能真正解决矛盾。宋以后则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悟。悟是术(后来称作法)的内化,达到悟境之后,术或法不再是外在的规范,而是内化成心灵的内在形式,心灵的自由活动无不合乎法度。从历史的角度看,刘勰的理论是其时代的最高峰,但从逻辑的角度看,则不在理论层次的最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