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引起的相关穴位局部微血管结构变化,探讨光声成像技术在穴位敏化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每组4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于术后12 h、第14天用心电图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小鼠心电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于术后第7、14天用光声成像技术对各组小鼠"肺俞""厥阴俞""曲泽""尺泽"进行成像观察,并运用微血管量化算法计算穴区微血管的距离度量、弯曲计数度量(ICM)、角度度量及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组术后12 h、第14天心电图ST段抬高,血清cTnT和CK-MB显著增高(P<0.01);与本组造模后第7天比较,心肌缺血组小鼠第14天"厥阴俞"ICM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同时点比较,心肌缺血组第7天"厥阴俞"ICM显著升高(P<0.05)。其他穴位各微血管结构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声成像技术可用于穴区微血管结构的研究,ICM的改变可能与穴位敏化相关,局部微血管动态成像的量化分析仍需深入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