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以及差异标志物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六味地黄丸不同剂型中10个已明确化学结构的共有成分的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法同时测定,色谱柱为AtlantisTMPremier BEH C18(2.1 mm×100 mm,2.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氨水(A)-0.01%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进样量:5μL;正负离子模式下测定。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综合评价和比较浓缩丸和水蜜丸制剂的质量差异。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相关的作用靶蛋白和通路,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富集的作用通路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靶蛋白进行验证。结果浓缩丸和水蜜丸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A、PCA以及OPLS-DA 3种分析方法均可对不同剂型进行划分,并确定了其中6个具有差异的化学成分为差异标志物,4个无差异化学成分为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6个差异标志物可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发挥差异性疗效;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组iNOS表达量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和水蜜丸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质量差异,5-羟甲基糠醛、地黄苷D、苯甲酰芍药苷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潜在质量标志物,马钱苷、獐芽菜苷、23-乙酰泽泻醇B、丹皮酚、莫诺苷、没食子酸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差异标志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