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春兰; 刘民强; 于慧智; 王净; 李小杉; 岳冰清; 黄东晓; 胡春晓*; 陈静瑜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02): 124-129.
DOI:10.3760/cma.j.cn121430-20220523-00506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肺动脉高压(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肺移植的134例IPF合并PAH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供体的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冷缺血时间, 受体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其术前是否使用激素、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超声检查和心功能、血肌酐(SC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以及手术方式、是否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手术时间、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等。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分析患者肺移植术后30、60、18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供体、受体及手术因素对受体肺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的影响。结果供体中以男性居多(80.6%), 年龄≥35岁者占63.4%, 机械通气时间<10 d者占80.6%, 中位冷缺血时间465.00(369.25, 556.25)min;受体中主要为男性(83.6%), 年龄<65岁者占70.9%, 大多数未合并高血压(75.4%)和糖尿病(67.9%), 中位mPAP为36(30, 43)mmHg(1 mmHg≈0.133 kPa);单肺移植73例(54.5%)、双肺移植61例(45.5%)。134例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30、60、180 d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76.9%、67.4%。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受体术前使用激素〔风险比(HR)=2.079, 95%可信区间(95%CI)为1.048~4.128〕、mPAP≥35 mmHg(HR=2.136, 95%CI为1.129~4.044)、NT-proBNP≥300 ng/L(HR=2.411, 95%CI为1.323~4.39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3.021, 95%CI为1.652~5.523)是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受体术前使用激素(模型一:HR=2.072, 95%CI为1.044~4.114, P=0.037;模型二:HR=2.098, 95%CI为1.057~4.165, P=0.034)、NT-proBNP≥300 ng/L(HR=2.246, 95%CI为1.225~4.116, P=0.009)及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2.771, 95%CI为1.495~5.134, P=0.001)是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受体术前使用激素、NT-proBNP≥300 ng/L、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类人群应关注并优化其术前功能状态, 术前减少受体激素使用量, 改善心功能, 可提高此类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