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骨质疏松骶骨标本对4种骶骨椎弓根钉(双皮质、三皮质、标准骨水泥强化和终板下骨水泥强化)载荷后的下沉位移进行比较。方法取自11具新鲜骨质疏松尸体的骶骨标本用于实验。采用DEXA测定骨密度后在同一骶骨的左右侧随机置入直径7 mm的双皮质和三皮质骶骨椎弓根钉。使用MTS试验机对螺钉进行30~250 N压力加载2 000次后取出螺钉。钉道内注入骨水泥(polym ethylm ethacrylate,PMMA),将比双皮质或三皮质固定短5 mm的螺钉再次置入(分别定义为标准和终板下PMMA强化),并重复上述加载。记录加载后螺钉的下沉位移,进行比较。结果11具标本的骨密度为0.65~0.78 g/cm2,平均0.71 g/cm2。三皮质和标准PMMA强化椎弓根钉间的下沉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2种固定技术的下沉位移显著低于双皮质固定。终板下PMMA强化椎弓根钉的下沉位移显著低于其他固定技术。结论在骨质疏松状态下PMMA强化可显著提高骶骨钉-骨界面的结合强度。在上述4种骶骨固定技术中终板下PMMA强化椎弓根钉可获得最坚强的锚定。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