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探讨治疗前后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研究.共纳入黄斑型PCV患者13例(13眼),男8例,女5例,年龄(60.2±7.7)岁.所有患者接受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指导下6 mg/m2剂量光敏剂Verteporfin的PDT治疗83 s,3 d后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1.5 mg(0.06 ml).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记录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mfERG各环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采用Friedman's检验观察视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当检验发现显著性改变时,采用Wilcoxon检验以比较治疗前后视功能的改变.结果 仅一例患者因为FFA的持续渗漏而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接受了再次治疗.治疗后平均logMAR视力逐渐提高,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3,P=0.005;Z=-2.620,P=0.009).与治疗前相比,6个环的潜伏期无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1环P1波(Z=-2.271,P=0.023)及2环的N1、P1波(Z=-2.202,P=0.028;Z=-1.992,P=0.046)振幅密度明显升高.治疗后6个月,1环P1波(Z=-2.432,P=0.015)及2环的N1、P1波Z=-2.158,P=0.031;Z=-2.118,P=0.034)振幅密度的升高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PCV后病灶血管渗漏改善,视力提高,外层视网膜功能部分恢复.mfERG可以作为一种评价联合治疗后PCV患者视功能变化情况的良好指标.
-
单位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