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在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思辨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先验主体——普遍理性的非现实性和非社会性,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在主体——现实的个人的感性社会性;在认识论层面,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对象——经济关系的非实在性和非科学性,阐述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认识对象——社会关系的感性客观性;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披露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非历史性和伪辩证性,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感性辩证法的感性历史性。这一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路径,不仅昭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而且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范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