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评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

作者:贾琳钰; 王辉*; 姜苏娟; 赵娜; 卢发强; 付强; 高天明; 刘丽霞
来源:河北医药, 2020, 42(06): 837-840.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20.06.00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测血栓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凝血(CCTs)、TEG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因子作用时间(R)、凝血块形成初始时间(K)、凝血速率(Angle)、血小板功能参数(MA)、凝血综合指数(CI)及血小板计数(PLT)的TEG,并将TEG和CCTs检测的相关参数做回归分析,比较TEG、CCTs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的结果。结果 R值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功能,Angle、K和MA均受凝血因子、FIB及PLT的多方面影响;MA与PLT是高度相关,但在提示患者血小板功能增强方面,血小板数量的增加远不及MA值确切;TEG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检出率高于CCTs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指标中,TEG、CCTs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单独检测TEG对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效果优于CCTs,若能联合检测TEG、CCTs则有更加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