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6年全新改编的昆剧《十五贯》晋京献演。作为"现代昆剧"的开端,它正以一个全新的"召唤结构",吸引"十七年"时期不同身份的受众进行交流。明确的改编动机决定了三类"隐含读者"。当他们走进作品成为实际接受者,政治、表演和编剧三重维度的接受顺利展开,并且基于一个共同的语境——"戏改"。政治解读确立了新版《十五贯》对全民思想教育的意义,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改编工作被视作"戏改"的路标;表演评价将新版《十五贯》定位为戏曲现实主义表演的典范,这是斯坦尼理论视阈中的审视;而编剧分析则揭示出新版《十五贯》主题走进现实、结构走向现代的关键性操作,并以之作为旧戏整理的可靠经验。
-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