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旱向湿润转变的过渡区受到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形成的风水复合地貌显著区别于单一风力或水力形成的地貌,探究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对干旱-湿润过渡区地貌过程的理解。基于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和沉积物粒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无定河上游河道对毛乌素沙地东进的阻截效应,结果表明:(1)无定河上游河道的西侧以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地为主,河道东侧靠近河道区域有部分覆沙区,再向东转换为沙黄土和黄土为主的丘陵区。(2)沙地和河道西侧的表层样品粒径以100—200μm的沙粒为主,河道东侧样品的粒径以<100μm为主,说明粗颗粒风沙很难飞跃有一定宽度的河道,阻截了沙漠向东继续延伸。(3)无定河上游部分干流和支流河道对风沙的东进起到了显著的阻截效应,发生阻截的河段主要分布在干流的雷龙湾乡至鱼河镇之间,以及上游支流芦河。这一现象的形成是风力与水力在研究区长期作用的结果,发生的大背景是干旱向湿润转变,不仅有地理学成因,也有风沙动力学成因。
-
单位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