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黏膜切除术(ESD+EMR)在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应用ESD术及ESD+EMR术治疗的14例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和ESD+EMR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转归、病理结果及手术时间等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整块切除率为100%(14/14)。其中ESD 4例,完全切除率为100%(4/4),ESD+EMR 10例,完全切除率为80%(8/10)。总体并发症发生4例(4/14,28. 6%),均为围手术期穿孔。在4例ESD的操作中,1例来源于黏膜下层的病变最大直径较大(16 mm),术前予外科手术备案,术中发生穿孔(1/4,25. 0%),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修补术后好转出院。在10例ESD+EMR的操作中,发生穿孔3例(30%,3/10),其中2例行内镜下金属夹封闭术治疗后好转; 1例为内镜下金属夹封闭术治疗不佳,转外科开腹探查修补术后好转出院。ESD组与ESD+EMR组内镜下病灶最大直径分别为(16±7)、(16±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71);手术时间分别为(71. 8±39. 7)、(32. 0±18. 4)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2)。结论对于空间狭小、操作困难的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ESD及ESD+EMR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于ESD,ESD+EMR操作更快捷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