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孤立性纤维瘤CT及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

作者:刘甲莲; 许宗丽; 何东芳; 辛德友
来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 23(03): 233-237.
DOI:10.16106/j.cnki.cn14-1281/r.2022.03.005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讨本院内16例经病理证实的ISFT患者的CT与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16例患者均进行了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CT平扫检查。结果 14例被误诊为脑膜瘤,1例被误诊为胶质瘤,1例诊断为孤立性纤维瘤。11例位于幕上,3例于幕下、2例呈哑铃状向小脑幕上下生长,2例术后复发并多年随诊发现出现全身转移。CT检查所有病例实质部分呈高或稍高密度,4例见囊变,2例出现液化坏死,所有病变内均未见钙化,12例出现分叶,10例出现周围水肿,2例出现临近骨质吸收破坏征象。MRI检查所有病变实质部分T1加权成像以等、稍低信号为主,8例出现斑点状高信号,T2加权成像9例可见实质部分呈稍高及低信号组成,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均可见明显强化,低信号区亦出现明显强化,呈所谓“阴阳征”;7例病变实质部分呈稍低、等或高信号,4例出现囊变,2例出现液化坏死,10例出现周围水肿,12例出现分叶,8例可见细小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囊变部分呈明显环形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5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 ISFT典型影像表现为脑外肿瘤,CT呈高或稍高密度,MRI出现“阴阳征”征象,肿瘤分叶,“脑膜尾征”及颅骨破坏较少或轻,明显强化,血供丰富。部分术后复发并可出现全身转移。

  • 单位
    临沂市中心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