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与自身角色的支撑下,思政课教师具有足够的主体资源,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遮掩了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掣肘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因而需要在反思和超越中追求师生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要求意识形态教育努力建构师生相向而行的主体结构,调动双方共同努力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渐趋平衡和良性的师生关系。为此,意识形态教育应积极借鉴生态学智慧,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教育生态入手,落实师生的主体间性,发掘其主体潜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