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4年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导演学》讲义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导演理论教材。执笔人陈醉云贯彻昌明同人伸张电影学理的追求,以突破电影导演观念与实践的互动局限为初衷,译述并重构了美国彼得·密恩《电影导演》文本和徐卓呆《影戏学》译述文本。基于总结、提升本土经验,《导演学》完善了此时期中国电影导演的创作机制与原理方法,是电影导演中心制话语的先导,预示了“中国式导演作者论”的诞生。这份民族化转译文本,在导演的电影文体意识阐释中以表演指导特性为重心,重点解决导演对于表演材料的一级加工问题,极大偏离了外国原始文本,没有把握住为早期“影戏”本体论系统下“导演”理论开辟更深入视角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