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回观1940—1960年间的香港小说创作,以侣伦《穷巷》、舒巷城《太阳下山了》、刘以鬯的《酒徒》为对象,分析三部小说中的作家形象。1940—1960年间,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商业港口的兴旺发达、左中右思想的融汇,构成了香港文化的混杂性、包容性特色。小说中的三位作家形象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人格中慎独、审思等优良品性,保持着知识分子独立于香港主流社会的价值立场,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也不同程度地进行自我调适。他们的存在苦闷与探求方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体现了1940-1960年代香港在现代化、商业化进程中,知识分子作家确立自我身份意识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