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内部回路污染状况,评价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市老年病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39例气管切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包括管路更换、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等。通气2周后使用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机进行臭氧消毒,分别于消毒前后在呼吸机内部回路呼气端口3 cm处进行微生物采样及检测,消毒后的管路合格标准为微生物菌落数<5 cfu/cm2及无致病菌检出。观察期间如患者一旦并发VAP,则立即给予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更换一台内部回路消毒后的呼吸机治疗,并重新入组进行观察。记录消毒前后呼吸机内部回路微生物菌落数、消毒后的管路合格率及2周内VAP发生率。结果 39例患者均纳入分析,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65~97岁,平均(78.7±7.6)岁。消毒前呼吸机内部回路检出9?6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687株(占90.4%),革兰阳性球菌902株(占9.4%),真菌15株(占0.2%);呼吸机内部回路检出病原菌与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检出菌株一致率为41%;呼吸机内部回路菌落数为150(15,500) cfu/cm2,消毒前的管路合格率为5.1%;机械通气2周发生VAP 13例(33.3%)。机械通气2周对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后检出7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88株(占87.7%),革兰阳性球菌92株(占11.7%),真菌5株(占0.6%),病原菌较消毒前明显减少(均P<0.01);呼吸机内部回路菌落数也较消毒前明显减少〔cfu/cm2:0(0,20)比150(15,500),P<0.01〕;消毒后的管路合格率达71.8%,明显高于消毒前(P<0.01);消毒后机械通气2周发生VAP 8例,VAP发生率较消毒前略有下降〔20.5%(8/39)比33.3%(13/39),P>0.05〕。结论 呼吸机内部回路检出病原菌与机械通气患者痰培养病原菌有较高一致性,对其消毒可显著减少呼吸机送气污染,减少患者VAP的发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