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骨搬移后牵张成骨不良的X线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胫骨骨搬移患者321例, 其中42例(13.1%)X线片显示成骨不良;男27例, 女15例;年龄4~65岁, 平均33.1岁;成骨不良发生部位:胫骨近端26例, 胫骨干3例, 胫骨远端13例。胫骨缺损长度为3.5~21.7 cm, 平均6.7 cm。胫骨骨搬移并发的牵张成骨不良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纵向型缺损, 横向型缺损, 虫蚀型缺损, 全长型缺损。治疗的主要流程为:全身评估、局部评估、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调架刺激方法包括减调、停调、回调、手风琴技术, 手术干预主要为二处截骨和植骨。使用外固定指数评估牵张成骨愈合及矿化情况, 以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系统评估肢体功能。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33.71±11.7)个月(范围24~72个月)。成骨不良分型:纵向型缺损25例(59.5%, 25/42), 横向型缺损8例(19.0%, 8/42), 虫蚀型缺损2例(4.8%, 2/42), 全长型缺损7例(16.7%, 7/42)。经治疗后, 除2例截肢外, 其余40例成骨不良均愈合, 恢复行走功能。40例外固定指数为1.55~2.83个月/cm, 平均1.76个月/cm。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标准:优27例, 良10例, 可1例, 差2例, 优良率为92.5%(37/40)。治疗后再次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钉道感染(3例), 骨搬移段轴向偏移(4例), 马蹄足(2例), 截肢(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2%(11/42);经对症处理后均纠正。结论根据X线表现, 胫骨骨搬移中的截骨处成骨不良可分为纵向型缺损、横向型缺损、虫蚀型缺损、全长型缺损;按分型采用全身及局部对症治疗、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 成骨不良的补救结果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