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中二叠世经历了由海相—陆相沉积环境的转变,伴随着华北与祁连海域海水的进退,其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及演化规律复杂,对不同沉积背景条件下古地理格局差异的认识也相对局限。【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中二叠世150余件样品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数据,明确研究区沉积环境和源区特征,并结合野外露头、钻测井资料及显微薄片鉴定等探讨沉积背景对古地理重建的约束。【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在晚石炭—中二叠世气候总体上温暖湿润。在羊虎沟组至太原组沉积时期古水深迅速变深,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羊虎沟组、太原组沉积时期表现还原背景和咸水为主的过渡环境,山西组、石盒子组沉积时期则为氧化环境和淡水主导的过渡环境。羊虎沟组至山西组沉积时期物源体系复杂,到石盒子组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趋于稳定。【结论】研究区古地理在各时期南北部分异明显,南部主要发育潮坪—潟湖、海湾—浅水陆棚和半深水陆棚等贫砂沉积体系,北部则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富砂沉积体系。随着古亚洲洋闭合及物源区母岩岩性的转变,北部三角洲体系持续扩大,南部水体面积锐减并发育为海湾/近海湖泊。
-
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