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NK细胞数量及功能

作者:张玉娇; 瞿文*; 刘惠; 王一浩; 刘春燕; 李丽娟; 王化泉; 付蓉; 邢莉民; 邵宗鸿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16): 1231-1235.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ITP患者34例, 完全缓解ITP患者32例及健康志愿者3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及其亚群比例, NK细胞表面分子激活性受体NKp44、抑制性受体NKG2A及CD16, 胞质蛋白穿孔素及颗粒酶β的表达水平, 并将其与ITP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小板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1)NK细胞及其亚群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初诊组(10.99%±4.89%)及完全缓解组(9.73%±6.75%)低于对照组(14.67%±7.24%)(P=0.023、0.003);Bright亚群:初诊组(0.48%±0.23%)及完全缓解组(0.41%±0.33%)低于对照组(0.64%±0.32%)(P=0.037、0.002);Dim亚群:初诊组(10.16%±5.02%)及完全缓解组(8.07%±5.74%)低于对照组(14.16%±7.19%)(P=0.009、0.007)。(2)各亚群占NK细胞的比例:Bright亚群:初诊组(6.48%±4.33%)高于对照组(4.21%±2.70%)(P=0.020);Dim亚群:初诊组(93.51%±4.33%)低于对照组(95.79%±2.70%)(P=0.020)。(3)激活性受体NKp44:初诊组低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0.28%(0.95%)比0.61%(2.05%)、0.92%(0.90%), P=0.047、0.048];抑制性受体NKG2A:初诊组高于对照组(42.34%±23.86%比29.25%±12.83%, P=0.009);CD16:初诊组低于对照组(93.51%±4.33%比95.79%±2.70%, P=0.020)。(4)穿孔素:初诊组低于对照组[87.52%(25.29%)比91.55%(8.29%), P=0.025];颗粒酶β 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NK细胞与外周血杀伤T细胞(CD3+CD8+)、B1细胞(CD5+CD19+)呈负相关(r=-0.387、-0.273, P=0.012、0.028), 与外周血辅助/杀伤T细胞比值(CD3+CD4+/CD3+CD8+)、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358、0.314, P=0.028、0.011)。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下降, 发育障碍、功能降低, 对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抑制不足导致疾病的发生。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