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硬膜外不同剂量吗啡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9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年龄20~35岁,身高155~175 cm,体重55~95 kg,孕37~42周,首次妊娠,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M1、M2、M3 3组,每组30例。M1组为吗啡1 mg组,M2组为吗啡2 mg组,M3组为吗啡3 mg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L2/3椎间隙进行穿刺,腰麻使用0.75%盐酸罗哌卡因1.6~1.8 ml蛛网膜下腔注射,留置硬膜外导管。手术结束前15 min硬膜外腔注入不同剂量吗啡,M1组(吗啡1 mg)、M2组(吗啡2 mg)、M3组(吗啡3 mg)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6 ml。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观察产妇术后2 h、4 h、8 h、24 h、48 h时疼痛的感受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补救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产妇年龄(岁),体重指数(kg/m2),孕周(周),ASA分级构成,手术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1组比较,M2组和M3组在术后2 h、4 h、8 h、24 h、48 h时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2组比较,M3组在术后2 h、24 h时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 h、8 h、48 h时VA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产妇术后镇痛补救率为26%,M2组和M3组未发生术后镇痛补救,镇痛效果良好。M1组中度疼痛的发生率为33%,而M2组中度疼痛的发生率为3%,M3组无中度疼痛的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术后Ramsay评分1分的发生率为7%,Ramsay评分2分的发生率为93%,M2组和M3组均为Ramsay评分2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1组和M2组产妇无皮肤瘙痒发生,M3组产妇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57%。与M1组和M2组比较,M3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用于首次妊娠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镇静程度适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无皮肤瘙痒的发生,是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较好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黄骅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