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护成效评估对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洞庭湖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保护区网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时空变化、保护性景观质量指数、人工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保护成效综合指数对1982—2018年其景观保护成效进行评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2—2018年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性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由85.20%下降至85.13%。其中,湖泊和河流景观面积显著缩减,沼泽和滩地景观面积明显增加。在各功能区中,核心区、实验区保护性景观和人工干扰性景观的面积及其占比均略有增加。各类景观相互转移比较明显,沼泽地、滩地、库塘和林地均存在较高的面积转出率和转入率,景观转类指数为1.80。1982—2010年人工干扰性景观面积显著增加,2010年之后人工干扰性景观面积快速减少。其中,林地对景观保护成效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自然保护区保护性景观质量指数由1982年的52.11增加至2018年的52.26,人工干扰性景观质量指数由-2.15变为-2.10,这表明保护性景观质量提升和人工干扰性景观干扰程度降低。1982—2018年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综合指数为0.40%,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总体表现“好”。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和提升其保护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