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 SymMap、 CNKI、 PubMed筛选地锦草的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 TCMSP、SymMap、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地锦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标;利用SymMap将地锦草传统功效与现代疾病相关联,并通过GeneCard检索疾病对应靶标;利用STRING对地锦草成分-疾病交集靶标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得到地锦草潜在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关联图;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标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地锦草“功效-疾病-通路-靶标-活性成分”网络关联图。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抗炎、凝血、抗肿瘤实验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三种传统功效分别对应现代医学疾病中的痢疾、出血及黄疸。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地锦草的潜在活性成分20个,治疗痢疾、出血及黄疸的潜在靶标分别有26、69、45个,富集于炎症、凝血、癌症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和靶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没食子酸、芹菜素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槲皮素、没食子酸、木犀草素、芹菜素、鞣花酸具有较强的凝血活性,槲皮素、没食子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结论 基于地锦草传统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挖掘了其治疗现代疾病“痢疾、出血、黄疸”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地锦草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地锦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