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副神经移位膈神经与膈神经原位吻合后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的变化特点,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270g。随机分成1、2、3、4、5、6月六个时间组。经颈前路正中切口显露右侧膈神经干于起始部切断,将右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左侧膈神经平锁骨水平切断后原位吻合。术后第1、2、3、4、5、6月各组均取颈部正中切口显露两侧吻合的神经。分别于吻合口远、近端5mm处取材。用亚铁氰化铜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利用VIDS-Ⅲ型图像分析仪对运动纤维计数,远端与近端相除后得出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并将左、右两侧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吻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侧吻合口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均逐渐增加。右侧第1个月的通过率为(43.86±5.21)%。第6个月为(97.55±6.93)%。左侧第1个月的通过率为(45.03±5.65)%。第6个月为(98.02±5.51)%。两侧间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神经移位后吻合口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的角度观察,副神经可作为动力神经缝接膈神经来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 单位
    上海长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