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门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玲玲; 陈佳*; 罗冰; 雎瑶; 陈方璐; 李亚玲
来源: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 9(10): 1218-1222.
DOI:10.19418/j.cnki.issn2096-0646.2023.10.1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TIPS术后P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96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术后6个月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确诊是否发生PVT将患者分为PVT组(n=32)和NPVT组(n=6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PS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各项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进行量化性分析,明确它们对TIPS术后P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D)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胃及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血流速度(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D水平较高、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有胃及消化道出血史均为TIPS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V较快为TIPS术后PVT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13.63 cm/s对TIPS术后PVT形成具有中等预测价值,D-D水平≥3.30 mg/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有胃及消化道出血史对TIPS术后PVT形成均具有较低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完善围手术期检查,根据各项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正确评估患者TIPS术后PVT形成的风险,可正确评估患者术后PVT的形成风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