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11月23日,位于重庆市巫峡镇龙江村一社长江干流北岸的一山体在三峡水库蓄水及泄洪的影响下发生崩塌,激起10 m高的初始涌浪,爬坡浪对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码头、路面、航标、柑橘、灌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崩塌发生后第3 d对崩塌体的地质特征和上下游的涌浪爬坡痕迹及时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崩塌体崩滑速度、入江体积、初始涌浪高度及涌浪的传播衰减、爬高进行计算,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和调查数据得出:该崩塌体激起的涌浪在上游衰减速度快于下游衰减速度,且涌浪实际传播衰减过程中比计算值更早进入缓慢衰减阶段;潘家铮方法计算的初始涌浪高度及基于此而计算的传播浪爬坡高度与调查结果吻合较好,而采用守恒法计算初始涌浪高度偏低。此外,河道宽度变化、支流发育情况、走向变化等对涌浪衰减规律有较大的影响,理论计算公式中应充分考虑以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