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分别行L5全椎板切除(B组)及切除后自体碎骨粒回植(A组),与空白对照组(C组)一同进行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及出现间歇性跛行前的行走距离)和体表诱发电位(SEP)检查以观察腰椎管狭窄的表现,并进行L5的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以观察和测量腰椎管狭窄的程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检验模型对腰椎管狭窄模拟的效果。结果:A、B组术后均出现了明显的椎板再生和腰椎管狭窄的表现,且以A组更为明显。A、B组BBB评分分别自术后2周和1周恢复正常(P>0.05)。术后16周时,在3组大鼠中A组出现间歇性跛行前的行走距离最短(P<0.05),其均数较C组减少42.9%,B组较C组减少17.1%(P<0.05)。A、B组术后SEP潜伏期与时间呈正相关(P<0.05),波幅与时间呈负相关(P<0.05);术后16周时A、B组潜伏期均数分别较C组延长1.4倍和0.75倍,波幅均数降低78.9%和56.3%,且与C组相比,A、B组以上变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最为明显(P<0.05)。术后16周时病理显示A组L5椎管狭窄最为严重(P<0.05),截面积较C组减少34.1%,B组较C组减少18.2%(P<0.05),L5的X线、CT和MR检查亦显示A、B组椎板再生,椎管狭窄。结论:椎板切除碎骨粒回植法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效果显著,模拟性良好,是制作该类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
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