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B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梁磊磊; 曾嘉; 姚洪文; 安菊生; 黄曼妮; 李晓光; 张蓉; 吴令英*
来源: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0, 03(04).

摘要

目的探讨ⅠB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宫颈癌根治手术±术后治疗的305例ⅠB1~ⅠB2期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伴淋巴结转移31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结果 3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 2例复发转移, 3年无瘤生存率为94%(29/31);1例死亡, 3年总生存率为97%(30/31)。ⅠB1期(肿瘤≤4 cm)、ⅠB2期(肿瘤>4 c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2%(22/267)、24%(9/38)(P<0.0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P<0.01)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P<0.01)与ⅠB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LVSI阳性(P=0.016)为ⅠB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B期宫颈癌患者中肿瘤>4 cm、伴有LVSI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LVSI阳性为独立危险因素。ⅠB期宫颈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 经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