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位百法"到"万法唯识",唯识学的理论发展始终遵循着其空有双遣的逻辑主线。即通过唯识之"不离识"义遣"有为法"非有,故外境非有;遣"无为法"非无,故内识非无。所谓"万法唯识",即是在此空有双斥的逻辑主线中将有为、无为法皆摄归于识,以"万法唯识"显空有两不可拟的中道义。"无为法"既是诸法实相,亦是清净境界,在唯识体系中具有即本体即境界的双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