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部分治疗机理。方法:将1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60人。对照组:基础治疗;针刺组:基础治疗联合针刺疗法;电针组:基础治疗联合电针疗法。观察手术前后的血栓弹力图(TEG)变化、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开始下地活动时间等。结果:术后7天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对照组为30.0%,针刺组为21.7%,电针组为18.3%。针刺组、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镇痛评分术后48小时与术后6、24小时3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针刺组、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显示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R时间显著缩短,CI延长,MA及α角增大。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电针组术后第1天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术后第3天多项指标提示针刺组高凝指标有所减低,并在术后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针刺及电针穴位刺激能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