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在传统心脏停搏液中加入L-精氨酸、腺苷和组氨酸,观察改良心脏停搏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传统心脏停搏液(TBC)组和改良心脏停搏液(MBC)组。麻醉后建立体外循环(CPB),CPB开始后5min阻断升主动脉,于主动脉根部灌注传统心脏停搏液或改良心脏停搏液。阻断2小时后开放升主动脉,应用多巴胺和/或肾上腺素支持循环功能,达停机指标后停机,再观察30min。在CPB前(T1)、升主动脉开放后5min(T2)、停机(T3)和停机后30min(T4)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多巴胺用量以及辅助时间。实验结束前取左心室心肌全层行病理检查。结果:12只犬均顺利脱机,但TBC组辅助时间比MBC组长(P<0.05),停机时多巴胺用量高(P<0.05)。血浆cTnI浓度和CK-MB活性在T1时点相似(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cTnI深度增高,但TBC组高于MBC组(P<0.05),TBC组CK-MB活性也高于M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MBC组病理分级低于TBC组(P<0.05)。结论:与传统心脏停搏液相比,心脏停搏液中加入L-精氨酸、腺苷和组氨酸能减少变力性药物的用量,缩短辅助循环时间,减少cTnI、CK-MB的释放。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