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多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巨系统。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时空压缩”特征以及多元主体的“集体行动困境”梗阻着“制度—效能”的转化。纾解这一深层次难题,需要依托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整合分散的制度构件并调适治理的运行方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呈现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源于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相续形成了“注意力政治逻辑”“承认政治逻辑”“责任政治逻辑”。“政治注意力资源的配置、吸纳与调适”“多元主体的身份认同与权利承认”“权力分配与责任分摊的有机统一”三大逻辑有机复合,衔接起“制度”与“效能”之间、“制度有效性”“治理有效性”与“匹配有效性”之间的内在机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须把握好“制度—效能”演化发展的层次转化性、整体优化性等规律,优化党领共治、党领精治、党领法治机制,从而为有效化解“局部有效整体失效”“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等现代化悖论提供中国样本。
-
单位同济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