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探讨3个海拔地区健康志愿者的脑氧代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的郑州汉族志愿者,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招募的西宁汉族志愿者, 拉萨市人民医院招募的拉萨汉族志愿者、藏族志愿者, 并按照年龄分别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所有志愿者接受MR QSM联合3D-ASL序列成像, 采集脑灰质、白质的氧摄取分数(OEF)及脑血流量(CBF)图像, 获得OEF值及CBF值, 并计算出脑氧代谢率(CMRO2)值。多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共纳入132名志愿者, 其中郑州汉族志愿者38名, 21~30岁组9名、31~40岁组13名、41~50岁组16名;西宁汉族志愿者27名, 其中21~30岁组9名、31~40岁组8名、41~50岁组10名;拉萨汉族志愿者34名, 其中21~30岁组13名、31~40岁组11名、41~50岁组10名;拉萨藏族志愿者33名, 其中21~30岁组10名、31~40岁组10名、41~50岁组13名。21~30岁组中, 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OEF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拉萨藏族与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O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CMRO2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拉萨藏族与郑州汉族、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CMRO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组中, 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和白质CBF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郑州汉族与西宁汉族、拉萨汉族、拉萨藏族间脑灰质和白质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和白质OEF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郑州汉族与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脑灰质和白质O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拉萨汉族与拉萨藏族间脑灰质和白质O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和白质CMRO2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拉萨藏族与郑州汉族、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脑灰质CMR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拉萨藏族与郑州汉族、拉萨汉族脑白质CMRO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世居高原藏族脑氧代谢以低氧耗、低血氧依赖、高组织氧的利用为特点;长期移居高原的汉族, CMRO2维持在一定水平, 与平原地区相仿;年龄因素对CBF、OEF和CMRO2的影响较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