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四五”既是中国全面增强金融普惠性的重要阶段,又是“碳达峰”行动的关键窗口期,国家大力推行的金融普惠政策亟待探寻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低碳绿色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碳强度能够反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衡量城市碳达峰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影响碳强度的变动,一是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水平;二是推动人口结构调整,提升居民低碳消费偏好;三是降低能源消耗,对碳排放形成源头抑制。此外,与其他地区相比,中部城市数字普惠金融降低碳强度的效果最为明显。为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全面碳达峰的双赢局面,应以金融服务优化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偏好、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引导资金投向的低碳化,并实施区域性政策组合或配套等。

全文